编者按: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和校党委有关通知要求,贯彻落实“延期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要求,多次召开延期开学期间教学工作会议,对课堂教学、毕业设计等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继续实施学院金课立项培养工作,充分调动基层教学组织和任课老师,积极学习信息化平台教育教学技能,全员投入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不断调整优化教学组织与运行,确保云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和课堂教学革命。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教师,他们学习信息技术当主播,钻研教学技能当名师,开展课程思政当导师,激发交流互动当朋友;他们穷尽一切播撒种子,他们倾囊相授启迪智慧,他们披星戴月砥砺前行,他们慷慨激昂践行使命。为了交流经验,激励先进,今天我们将刊登第五期,介绍李爱红和韩杨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的经验与方法,希望全体老师以他们为榜样,提高政治觉悟,守初心,担使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用。
因势而新,多方面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记土木交通工程学院李爱红老师

李爱红,中国共产党党员,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道桥教研室,本学期担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升本)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针对目前的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延迟开学期间教学工作通知的相关要求,采用线上授课,确保疫情期间“不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组织,确保教学质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既以三大力学为基础,同时又是专业课《桥梁工程》的基础,概念复杂,计算繁琐,是历届学生公认难度较高的一门课程。为了让学生能熟练的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采用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方法,把复杂的概念、繁琐的计算转化成学生感兴趣、乐于学习的内容,确保在线教学效果。由于是网络教学,没有办法和学生见面,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辅导方面做了一些创新。
一、精心选择上课方式,多方收集授课资料
由于上课学生人数较少,故采用QQ视频结合屏幕分享的方式进行网上授课,学生可以看到分享到屏幕上的课件,通过鼠标的移动,可以讲解课件,同时学生可以看到老师本人并听到讲课声音,老师也可以通过视频看到每个学生的行为和听到每个同学的声音,和平时在教室里上课基本一样,通过学生反映,这种方式授课效果很好。
因为本次上课为网上授课,而且学生还没有拿到教材,在上课前已将本门课程的课件、大纲、教材电子稿件上传至群文件,让学生下载,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用,并给学生介绍多种桥梁工程设计规范,便于学生把上课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工程实践。
二、认真组织教学内容
由于是网上授课不能时时刻刻发现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课,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加入了较多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和互动环节,例如:在讲解概念时,把概念用提问的方式讲解,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概念内容,使学生对概念理解更透彻,更容易灵活运用概念,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随时可以判断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课,学生反映很好,都说上课时间过得很快。
三、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式和内容
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对作业的布置和内容做了一些改动,把作业分为三种形式:1、预习作业:每次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由于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课程,各章节内容之间存在着部分重叠和延展的内容,如果学生对于前面所学习的内容掌握较好的话,是可以通过认真思考和查阅资料提前看懂一部分的。所以,要求学生在两次课之间的这段时间认真预习,同时需要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QQ发送2-3个问题,通过解答学生的问题,判断学生是否认真做好了预习,并根据预习效果给学生打分。学生反映,如果不认真预习,连问题都提不出来,所以都能认真预习并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2、思考题作业:每次在上课中或是在课程结束后都会给学生留一些能反映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是否掌握并灵活应用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规定时间内,以QQ信息方式发送答案,上交时间以发送时间为准,如课后两到三个小时以内(若超时会扣相应的作业分数),,趁热打铁,可以让学生把学习过的内容尽快掌握。3、课后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的作业在下次上课之前提前半天以电子稿件的方式上交,看完每个学生的作业以后,当时发现的问题,及时以语音的方式告诉学生,学生听明白后,修改作业,重新提交。对于学生共性的错误,除了给每个学生讲解明白外,还要在下一次课前,着重强调,对全班同学提醒注意该问题。此方法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并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定期辅导、随时答疑
每星期五晚上七点-九点为固定答疑时间,以QQ视频分享屏幕的方式(和上课一样)解答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学生做的额外课程内容(如需要学生查阅哪些规范或是熟知哪些规范内容)都会在这个时间内和学生讨论,学生对这种讨论很感兴趣,大家畅所欲言,讨论现场非常激烈。所有课后时间,学生有问题都可以随时以电话、微信、QQ信息及视频方式提出,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做到不让学生的问题搁置。学生常说,这种答疑方式就像李老师随时在身边一样。
本以为网络教学会疏远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其实不然,通过网络更加增进了和学生的交流,让知识更容易流进学生的脑海。
学有所得,教有所乐,用理性与人文关怀扎实推进线上教学
——记土木交通工程学院韩杨老师

韩杨,中共党员,我院隧道与地下工程教研室教师,本学期担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隧道工程》课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何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服务于在线教育的关键。韩杨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主动求变。课程建设依托于我校师生普遍接受的网络平台,运用自建平台与在线教学资源开展“微课程”、“微视频”及阶段重难点内容直播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注重过程监控与教学反馈,充满理性教育与人文关怀,确保教育教学扎实推进,以期学有所得,教有所乐。
一、全面了解所教专业与学生
备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已学过什么,想学习什么,喜欢以什么方式学习,找到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韩杨老师了解了学生们喜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大家是居家学习,长时间的视频学习就显得不可靠、不可取,也不太能是被接受的方法,此时,“微课堂”、“微视频”就成了他的教育法宝,在满足讲授知识点与执行大纲要求点相对应这一基本前提下,课堂采用了“碎片式”资源整合,设置的每一节“微课堂”大多在10min以内,每一天“微视频”大多在5min以内,“微视频”通过他创建的“漫画隧道”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给学生们,每天坚持更新。《隧道工程》并非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要找到学生们的专业擅长与现在所学内容的有效结合点并非易事,韩杨老师主动开始学习道路、桥梁的相关专业知识,实现了“移花接木”的教学效果,便于学生们理解掌握。
二、全面深入钻研教材配套视频
韩杨老师所选择的《隧道工程》教材为国家级精品规划教材,同时,该教材配备了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疫情发生之初,他就积极联系教材编委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母校)的相关老师,与参与教材编写的各位专家也都建立有良好的沟通,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由于他本人也已经多次担任《隧道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对知识体系的把握比较透彻,确保能够及时、准确的给予学生解疑答惑。
三、不定期给学生进行课程阶段重、难点直播课
针对学生们反映的集中问题,不定期给学生们进行阶段性重、难点内容的网络直播,根据学生们的理解程度进行再强调和通俗解读。


四、教学过程的构建
落实使网络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必须注重构建有效的教学过程。韩杨老师的做法为在“学习通”教学平台中设定“微视频”、随堂小测验、讨论等任务点,确保做到实时监控、督促、预警。同时,通过课堂、作业回馈于网络直播重难点内容设置。
五、疫情期间的人文关怀
由于韩杨老师返校时间比较早,拍了不少学校的实时风景,并配上了鼓励学生们的话语,一起为当下的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以宽慰、稳定大家的情绪,解学生们的思校之苦,同时,他也会把一些个人的平时感悟发给学生们共勉。
线上教学对于大多数老师应该是一次教学重生,在不得不进行网络授课的情况下,他们别无选择,逼迫着也要进行自我革新、自我完善。何况,教书育人本就是他们的天职,与当下所处的环境无关。当他们面对嗷嗷待哺的莘莘学子时,护佑祖国的“逆行者”就是他们不断前行的“时代榜样”。
(审核 宋帅奇/编辑 陈怡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