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帅奇

一、个人简介
宋帅奇(1981~),男,汉族,河南叶县人,博士,副教授,毕业于郑州大学,曾公派留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A.现为河南城建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河南省《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理事,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高等教育分会会员,曾荣获“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河南城建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河南城建学院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复合建筑材料及其结构性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塑性混凝土性能研究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9篇;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212300410328),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172102210183)、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2项(17A570003,12A57001),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9100)和973前期专项(2010CB635118)各1项,以主要完成人身份鉴定省级科研项目7项;授权专利8项;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2项;立项河南省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1门、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1门;获得河南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获教育厅信息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河南省一流课程1门,全国建筑类微课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河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城市文化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征文特等奖1项,获国际材料联合会优秀报告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河南省大学生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模型制作大赛三等奖1项;创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自学期刊《城建地空学刊》,已发行7年。
主要研究方向:复合建筑材料及其结构性能
通讯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大香山路河南城建学院教务处
E-mail: 30070507@huuc.edu.cn
二、学术兼职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高等教育分会会员
三、学习和工作经历
2001.9-2005.7 在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5.9-2008.7 在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9.9-2015.12 在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8年7月-2009年3月 河南城建学院市政工程系,助教;
2009年3月-2013年4月 河南城建学院交通工程系,讲师;
2013年4月-2016年3月 河南城建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讲师;
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 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讲师;
2020年6月至今 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6年9月-2016年12月 西安外国语大学大学出国培训;
2017年6月-2017年12月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A.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
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教育部语信司借调。
四、讲授课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原理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
地下工程
桥梁工程
桥梁工程概论
五、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工况参数的再生骨料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材料制备理论研究(212300410328) ,2021.1-2023.12,经费10万,主持
[2]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再生骨料塑性混凝土抗渗性能及复杂应力条件下力学性能研究(172102210183),2017/01-2019/12,经费0万,已结题,主持;
[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再生骨料塑性混凝土力学变形性能试验研究(17A570003),2017/01-2020/4,经费3万,已结题,主持;
[4]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绿色塑性混凝土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12A57001),2012/01-2014/08,2万元,已结题,主持;
[5]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一般项目:基于产业学院与专业集群协同的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1YB0332),2021.6-2023.6,主持,已结题;
[6]河南省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土木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3),2023/11-2025/11,主持,在研
[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保障体系建设(201801273021),2018-08至2019-8,0万元,已结题,主持
[8]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202102011004),202112-202211,5,已结题,主持
[9]河南省科技厅项目:绿色膏体充填材料制备技术研究(12102210448),2012-01至2014-12,8万元,已结题,参与
[10]973前期专项项目:高性能塑性混凝土材料及其防渗墙结构(2010CB635118),2010-04至2012-08,55万元,已结题,参与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条件下高性能塑性混凝土力学和渗透性能(50979100),2009-01至2012-01,45万元,已结题,参与
[12]郑州杰特邦新材料有限公司:建筑材料研发与技术服务,10万,横向项目,2020.1,主持,结项。
[13]郑州大学: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材料及其结构性能研究,9.66万,横向项目,2020.12,主持,结项。
[14]河南郑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地铁车站施工变形内力监测技术研究,6万,横向项目,2021.1,主持,结项。
[15]河南城建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基于超星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研究与实践(54),2019-2021,主持.,结项,教学成果一等奖
[16]河南城建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GJYJ19-006),2019-2021,主持,结项。
六、论文、专著
[1] Shuaiqi Song, PeiboYou. Performance of plastic concrete under true tri-axial compressive stres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Volume 266, Part B, 10 January 2021, 121106.
[2] 宋帅奇,陈颖杰,韩杨.水泥窑灰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材料基本性能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8,37(07):58-64.
[3]宋帅奇,黄博文,潘乾通.局部张拉预应力装配式地连墙受力及变形分析[J].混凝土,2019(10):125-129+134.
[4] 宋帅奇,高丹盈,严克兵,胡良明.胶凝材料对塑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J].混凝土,2010(06):86-88.
[5] 宋帅奇,高丹盈,胡良明,严克兵.塑性混凝土强度和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30(03):32-36.
[6] 宋帅奇,高丹盈,张明.塑性混凝土研究意义及研究状况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19(01):37-41.
[7] 宋帅奇,尤培波.海泡石土配置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材料的可行性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9,28(04):54-62.
[8] 宋帅奇,韩杨,张亚鹏.郑州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发展现状分析[J].市政技术,2018,36(02):142-144.
[9] 宋帅奇,高丹盈,杨林.纤维类型对塑性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34(01):20-23.
[10]宋帅奇. 塑性混凝土强度和变形性能及其计算方法[D].郑州大学,2015.
[11] 宋帅奇.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材料强度与变形性能[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8.
[12] 宋帅奇,潘巧红,郭金敏.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J].山西建筑,2011,37(05):244-245.
[13]高丹盈,宋帅奇.塑性混凝土弯拉性能[J].水力发电学报,2015,34(12):24-32.
[14]高丹盈,宋帅奇.塑性混凝土双轴受压性能与破坏准则[J].水利学报,2016,47(01):10-17.
[15]高丹盈,宋帅奇.塑性混凝土常规三轴性能与强度计算模型[J].水力发电学报,2014,33(02):201-207.
[16]高丹盈,宋帅奇,杨林.真三轴应力下塑性混凝土性能及破坏准则[J].水利学报,2014,45(03):360-367.
[17] 张明,宋帅奇.混杂纤维增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配合比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9,28(01):1-5+23.
[18] 韩杨,宋帅奇,刘帅,杨晓庆.纸质模型拱设计及制作工艺探讨[J].内江科技,2018,39(08):54-55.
[19] 杨林,宋帅奇,杨静.硅灰对塑性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强度的影响[J].混凝土,2012(12):43-45+49.
[20] 尤培波,宋帅奇,刘恒.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教学方式探讨[J].内江科技,2012,33(10):102+123.
[21] 潘巧红,宋帅奇.关于《工程领域常见法律问题解析》课程的教学思考——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6):129+131.
[22] 杨单单,张明,宋帅奇,张庆伟.冷却方式对高温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7,26(02):15-19.
[23] 杨林,杨静,宋帅奇.硅粉对塑性混凝土力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J].水力发电,2013,39(07):103-106.
[24] 李杨,宋帅奇,李莉会.组分材料用量对塑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2,21(02):1-4.
[25]高丹盈,严克兵,胡良明,宋帅奇.膨润土类型对塑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2009,28(03):112-116.
[26] 高丹盈,王四巍,宋帅奇,胡良明.塑性混凝土单向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9,40(01):82-87.
[27] 高丹盈,胡良明,严克兵,宋帅奇.水泥用量对塑性混凝土强度的影响[J].水利水电技术,2008(09):56-58.
[28] 胡良明,朱海堂,苗宗伟,严克兵,宋帅奇.塑性混凝土渗透性能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08(03):86-88.
[29]Gao, Danying Song, Shuaiqi; Hu, Liangming. Relationships of strengths and dimensional effect of plastic concret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J], v 306-307, p 1029-1037, 2011.
[30]Guo, Jinmin; Song, Shuaiqi; Zhu, Lingli.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osmotic coefficient of gangue concret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 99-100, p 866-869, 2011.
[31] Hu, Liangming ; Gao, Danying; Li, Yizhi; Song, Shuaiqi.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long curing age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plastic concrete[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382, p 200-203, 2012.
七、专利、标准
[1] 宋帅奇,黄博文,潘巧红,郭金敏,潘乾通,石智纲. 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P]. CN208152011U,2018-11-27.
[2] 宋帅奇,黄博文,潘巧红,郭金敏,潘乾通,石智纲. 一种预制预应力式地下连续墙[P]. CN208136903U,2018-11-23.
[3] 宋帅奇,黄博文,潘巧红,郭金敏,潘乾通,石智纲. 一种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P]. CN108625356A,2018-10-09.
[4] 宋帅奇,黄博文,潘巧红,郭金敏,潘乾通,石智纲. 一种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P]. CN108374409A,2018-08-07.
[5] 宋帅奇,陈刚,赵文龙,杨世豪,付祥,陈元威,项亚慧. 弯道会车预警装置[P]. CN205375858U,2016-07-06.
[6] 高丹盈,陈刚,秦翔,宋帅奇,李琛,冯乃曦,赵亮平,汤寄予. 基于梁式试件的筋材-混凝土粘结性能测试的可调节钢铰[P]. CN204116206U,2015-01-21.
[7] 高丹盈,陈刚,秦翔,宋帅奇,李琛,冯乃曦,赵亮平,汤寄予. 基于梁式试件的筋材-混凝土粘结性能测试的可调节钢铰[P]. CN104198378A,2014-12-10.
[8] 宋帅奇,李鹏,申通,马跃强,施陈. 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可折叠整体式抛网[P] CN213626770U,2021-07-06.
[9] 宋帅奇,李鹏,申通,马跃强,施陈. 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可折叠整体式抛网及其安装方法[P] .CN112282402A,2021-03-8.
八、主要荣誉
2013年8月 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3年8月 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12月 首届全国建筑类院校微课比赛二等奖;
2014年12月 首届全国建筑类院校微课比赛三等奖;
2015年8月 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5年8月 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6年3月 第二届全国建筑类院校数字化微课比赛二等奖;
2016年9月 河南城建学院优秀教师;
2016年 河南城建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年9月 河南城建学院优秀教师;
2017年7月 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2019年10月 河南城建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1年12月 河南城建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4年4月 河南城建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
2021年7月 河南省一流课程(主持) ;
2023年4月 河南省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
2023年12月 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
2014-2015河南城建学院教学质量考评优秀;
2015-2016河南城建学院教学质量考评优秀;
2016-2017河南城建学院教学质量考评优秀;
2018-2019 河南城建学院教学质量考评优秀;
2013年 河南省第二届结构模型设计竞赛一等奖(指导老师);
2013年 第十一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2015年 第十一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2016年 第一届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大学生模型设计大赛三等奖;
2020年 河南城建学院师德标兵;
2021年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2021年 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
2023年 河南城建学院教学名师;
2023年 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